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小院村鄉村設計方案之淺見
小院村與筆者老家龍灣莊僅距十余華里,在過去同屬周格莊鎮,后來同歸萊西市經濟開發區,現在同屬龍水社區,故而筆者對其相對熟悉,而且也一直比較關注。幾年前,聽說小院村建設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紀念館與雙龍泉家庭農場之后,卻一直沒有挖掘村莊的科舉文化,筆者便一直為此而感到惋惜。下面,筆者就小院村的設計打造,簡述一下個人淺見。
小院村不僅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和“小院會議”的發源地,而且在科舉上也頗有建樹,在明朝出過一位名叫張鳧的進士。故而,小院村的名片打造,應該走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相結合的道路。鑒于小院村已經創建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紀念館,筆者認為,該村下一步應該大力挖掘村莊的科舉文化,并建設展示場館。
對于張鳧,萊西文史部門一直不曾將其挖掘出來。在萊西所有官方文史資料對萊西籍進士的記載中,對張鳧都是疏漏的。
張鳧是是萊陽歷史上一位比較有名的進士,也是現有史料可查的萊陽第一位張姓進士。另外,筆者從民國《萊陽縣志》中還查尋到,小院村在民國前期曾出過四位大學生:張愫,民國五年山東法政??茖W校法律科;張東銘,山東農業專門學校;張國琛,民國十八年山東省立第一師范藝術專修科;張受豐,民國二十年北平中國大學法律系。這說明,小院村的讀書風氣,應該是自古至今一脈相承地延續了下來,科舉時代肯定還會有其他人考取過功名。挖掘小院村科舉文化,無論是對小院村的形象打造、旅游開發,還是對萊西科舉史和萊陽科舉史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去年夏天親自去小院村現場勘測過為大賽提供的設計場地,若在此處建科舉文化館的話,則場館的大小,大致以(東西)20M*(南北)35M為宜。而如果這一場地按原計劃建紅色雕塑的話,則應該尋找其它的合適場地建設科舉文化場館??傊?,該村的科舉文化場館建設,是極有必要的。
二、建議考慮復建東峰寺的可行性。
三、若村東打造沿河景觀,建議避免大理石貼護坡的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