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在東直門做住院醫生。那么,我總覺著我開的方子療效不好,我就給領導說,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給老大夫們抄方。所以那個時候,東直門醫院的老前輩,我都給他們抄過方。
那個時候,我有一天給宋孝志老師抄方。有一天,來一個病人,這個病人是過敏性哮喘。他的哮喘每年的五一節開始發作,國慶節結束不再發了。冬天不發作,夏天發作。那么,五一到十一這一段,急性發作的時候,就用一些西醫西藥來控制,用中藥,急性發作呢也可以控制,但是,始終不能夠讓他不發作。
所以這樣反復發作大概有兩、三年的歷史。找宋老看的時候,宋老說,你這個病怎么得的。他說,嗨,別提了。三年前,五一勞動節游行的時候,他是通縣農民。一大早,那個時候的游行,三十年前的游行是不坐車的呀,是從通縣就步行到天安門廣場。
一大早,沒準,頭天晚上十一點就開始集合,然后零點就開始走,走到天安門廣場的時候,五一節有時候北京的天氣是很熱的,他走得又熱又累又渴。那么,一到大游行的時候呢,長安街兩側和天安門廣場呢就臨時裝許多自來水管子。
他又熱又渴,作為一個年輕人,咕咚咕咚喝的自來水是管子的涼水啊,喝了很多,他自己懷里揣著那個油餅呢,又吃了好多。結果,游行沒有結束他就開始喘了。從那以后,每年五一節開始喘,喘到國慶節為止。
宋老問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看了脈象,給他開了個方,兩個藥,焦山梔15克,淡豆豉15克。病人拿到這個方子之后,他說:大夫,我在你們醫院看了兩、三年病了,從來沒有大夫給我開這么少的藥,這行嗎?我可喘得很厲害。我們宋老說話從來不過頭,說:你去試試吧,你去試試吧。開了七付。
過了不多會,病人又上來了,拿著兩個手指提著一串,每一包都這么小吧,說大夫,這七包茶葉能治我的病嗎?給我的印象特別特別的深刻。宋老也不動聲色的說,試試吧,試試吧。病人又下去了。我可發生了疑惑,我說宋老,梔子豉湯在《傷寒論》里是治療熱擾胸膈證的,它是治療心煩的,這兩個藥它不能夠治喘。宋老也不回答是與不是。
一周后,病人來了,說大夫,吃了您這個藥呢,喘呢還是喘,但是,我覺著心里痛快了。他原來也沒說心煩,只說胸悶憋氣。他說,我覺得心里痛快一點了,好像那憋氣的程度呢比較輕了,而且喘的那個程度呢,你要過去我每次喘呢都要噴那個藥,現在可以不噴,忍一會兒也就過去了。好,第二周又吃,第三周又吃。后來這個病人不再來了。到底效果怎么樣,我也不清楚。
大概又隔了一年多,我在這個走廊里呢碰見了這個病人,因為我對這個用兩個藥來治療喘,特別的覺著好奇,那到底這個病人好不好,我想,因為病人后來不再來了,我想他肯定是沒有好,我就碰上他了。哎,我說你是不是那年那個喘的那個病人。他說是呀。我說:這次你來看什么來了。他說,我這次來看什么什么。他又有別的病了,我記不清他什么病了。
我說,你的喘怎么樣了。他說,我的喘好了。我說,誰給你治好的。他說,就是你呀,你不是跟著那個宋老師一塊兒抄方,就那七包茶葉。我說你吃了多長時間。他說,我后來沒再找你們看,我覺著吃這個藥很好,就沒有進城,就在我們當地抄方,就是這個方子,我前前后后吃了兩個半月,從此就不再喘了。你看今年又過了一個夏天,我今年又沒有喘。
好,我得到這個消息之后,我就跟宋老說,我說,宋老,記得咱們倆三年前看的那個哮喘的病人嗎?你用的梔子豉湯怎么治療哮喘呀?你給我講一講這是怎么回事?要讓我絕對用許多宣肺平喘的藥,你怎么就用一個梔子和豆豉來清宣胸中的郁熱呀?
宋老這個時候給我說了,他說,確實是梔子豉湯沒有治療喘的記載,可是,梔子豉湯它是治療什么呢,它是治療郁熱留擾胸膈的,郁熱留擾胸膈可以見到熱擾心神的心煩,那么如果郁熱留擾胸膈,郁熱擾肺的話,可以不可以見到喘???我說,那也許可以吧。他說,你記得那個病人他是怎么造成的這個病嗎?
原來他本身不喘,他走得又熱又累又渴的時候喝了大量的涼水,吃了大量的冷的食物,那么就把熱郁在胸膈了,不過對他說來,表現不是煩而是喘。那么,我們要想把胸膈中的郁熱得到清除,得到宣泄只能用梔子豉湯。
你看,這就是抓病機用方。所以,使你起到一個什么呢?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的感覺。所以,這些思路從哪來的。我說,宋老您的這個思路從哪來的呢?“從《傷寒論》??!”
17、?站樁是氣功嗎?
站樁不是氣功,如果你把站樁列入氣功的范疇,就是對于我們祖先最大的侮辱,因為氣功是外道們為了追求神通、異能而發明的一種功能,而站樁是這個民族古老文化中的滄海一粟,是佛道行者的筑基之功,是禪修之前一個必要必經的路徑。
站樁——是我們的祖先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修行筑基之法,涵蓋佛道諸法門,只是秘而不宣而已,也可以稱之為秘法,所以在以往的典籍之中鮮有少見,而修行秘籍中也少有闡述,僅僅口口相傳。站樁也是道醫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站樁所引發的的每一個癥狀,都是在實踐、實證國醫的偉大,站樁所引發的的癥狀只有中醫才能給予最合理、最信服的詮釋?,F在的道醫和中醫,都源之于古代的國醫,感嘆我們的祖先所開創的燦爛文化,如此璀璨。
站樁治病看似簡單,其實簡單之中卻體現了大小世界、內外環境、陰陽平衡的宇宙哲理,所以大道至簡。何謂筑基,筑基是修煉的入門的基礎。猶如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地基,這是首要的任務,筑基堅牢,才能建設高樓大廈,因此謂之“筑基”。筑基先要堅固自身充實本元,才能具備足夠的保障。
18、?站樁需要戰略眼界
在站樁的排病反應乃至初始階段,每個人出現的身體排異,均不一樣,有長有短,有惡劣又溫和,有各種各樣的痛苦歷程,比如病灶惡性反應、脹痛、硬脹、昏沉、嗜睡、無力、怕冷、氣衰、休息惡性循環、飯量下降等等這些都是呈周期性循環,時有時無,有的周期長有的周期短,但是,只要堅持站下去,所有的這些問題,均會煙消云散,緩慢的自行消失。
記得在2010年三伏天炎熱的夏季,晚上休息時,我要蓋棉被,當時身體已經衰弱到不及80歲的老人,生死就在一念間,仍然過來了,所以,站樁要有信心。
疾病的過程猶如溫水煮青蛙,均在不知不覺中緩慢的發展,有的人寧愿被溫水烹煮,也不愿意承受站樁暫時的痛處,這是極為可悲的事實,沒有方法。因此,對于健康,要有終局判斷的勇氣,你要敢于判斷5年后乃至10年后,你的身體會變成什么樣,然后,站在5年后的未來看今天,很多事情該怎么走,你會一目了然。
站在未來看今天,拉開距離看當下。這就是戰略眼界的本質,對于站樁,此道理一樣適用,站在生命終結的角度,去審視人生,即會清晰生命存在核心的意義。
19、?我堅持站樁很久了,為什么沒有治病的效果?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經??吹接腥私o我留言,或者和我交流,“已經站樁很多年了,但是就是沒有治病的效果”。最早接觸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感到很愕然,但是,經過案例比對,事實確實如此,根源在于站樁,卻站成了“死樁”。
《黃帝內經 靈樞》講“粗守形,上守神”,對樁意進行的準確定位,同時意拳宗師王薌齋老前輩言:“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僅僅寥寥幾字,對站樁練功的實證,進行了非常精確的說明。所以,一定要充分理解何為“粗守形”。何為“不求形骸似”,只有理解正確了,才能找到站樁治病的方法。因此,千萬不要站“死樁”。所以,站樁要動靜結合,只要保持站樁的“重心不變,神不外泄,動靜相宜”,就是對于“粗守形,上守神”正確實踐,更是對于“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正確實證。
所以,一定要在“粗守形、上守神、站重心、動相宜”的前提下,以病灶為核心的“動”,就是在治病,并且,隨著站樁功力的不斷增強,你會發現周身之氣,會不斷地向病灶聚集,猶如周身之體重,全部掛到了病灶之上,病灶顯得重而又重。因此,在不同的治病階段,不同的臟器治病,同一臟器的不同位置,站樁治病“動靜”有別,所以一定要“得其法,明其理,變則通,通則用,用則順,順則生”的原理站樁,只有這樣才能治病,才是通往康復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