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年來用馬錢子治療神經肌病,現將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鄭某,男,13歲,1996年10月17日初診。四肢無力、行走困難8年?;颊?歲時發現走路不穩,易摔倒,下蹲、站起及上樓梯困難。幾年來,上癥呈進行性加重。體檢:鴨步,肌力Ⅱ~Ⅲ級,Gowers征陽性,EMG mup時限5.0~5.3 ms,電壓400 mV,CPK 107 521.5 nmol*s-1/L。診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假肥大型。予服復方馬錢子湯劑。處方:黃芪50g,當歸、白術、茯苓、生地黃、石斛、知母、枸杞子各15 g,淫羊藿10g,菟絲子20g,陳皮6g,制馬錢子粉0.2~0.9g(分2次飯后半小時服)。每天1劑,水煎服。服藥3個月后,肌力增加至Ⅳ級,走路較前快,Gowers征明顯減輕。囑再服3個月,半年后癥狀明顯減輕,Gowers征不明顯,走路基本正常,EMG mup時限5.3~6.1 ms,電壓500~600 mV,CPK 13 669.4 nmol*s-1/L。
2 重癥肌無力
王某,女,26歲,1995年5月21日初診。反復發作,全身無力伴胸腺瘤8年。檢查:神清,眼瞼下垂,復視,四肢肌力Ⅲ級,腱反射減弱,肌張力下降,病理反射未引出。實驗室檢查:Ach-RAb滴度7.8×10-9M,疲勞及新斯的明試驗均陽性。
診斷:重癥肌無力。治以健脾益氣補腎。處方:黃芪50 g,當歸、白術、茯苓、枸杞子、山茱萸、生地黃、淫羊藿各15 g,陳皮6 g,升麻、柴胡、甘草各10 g。水煎服,每天1劑。制馬錢子粉0.3~1.2 g(分3次沖服)。守方加減治療6個月后,肌無力消失,Ach-RAb滴度為3.5×10-9M。繼續治療2年,病情穩定。
3 脊髓非完全斷裂損傷
韓某,男,1995年4月初診。于去年9月車禍傷及第6、7胸椎,曾在某院手術治療。檢查:第7胸椎以下皮膚感覺消失,左下肢肌肉萎縮,功能消失,二便失禁。治以通絡散結,補腎壯督。處方:黃芪、當歸、續斷、狗脊、鹿角膠、骨碎補、川牛膝各150 g,白術、龜板、土鱉蟲、地龍各100 g。制成蜜丸,每次1丸,每天3次。制馬錢子每天0.3~1.2 g,分3次服。以上方治療4個月,腰、臀部痛覺敏感,左下肢肌肉萎縮基本恢復,二便可自控。
按
馬錢子,又名番木鱉,性苦溫,有大毒。具逐瘀通絡、化痰開閉之功,通經絡之力勝于他藥。神經肌病,病機乃經脈不通,故以馬錢子為主藥,配合健脾益腎、補氣填精之品,使療效明顯提高,并可減緩馬錢子副作用?,F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可興奮脊神經,起到激活神經細胞、增強細胞代謝作用,達到營養神經肌肉、消除損傷的目的。以本品治病,當以虛寒證為宜,若濕熱、陰虛者,須配伍清熱養陰藥。
馬錢子的用量與炮制和個體差異關系密切。我們采用沙燙至馬錢子橫斷面呈褐色,該法炮制后的馬錢子毒性較炮制前約減少50%。個體對馬錢子耐受劑量有明顯差異。服法宜采用從小劑量逐漸增量,如有輕度頭暈或肌張力增高時,稍減量維持治療,可避免用量超過個體耐受性引起的副反應,又可達到治療劑量。服藥期間如出現頭暈、肌張力增強或肌顫,多為一過性,減量或停藥后會自行消失。治療重癥肌無力、脊髓損傷,馬錢子用量偏大療效較好;治療肌營養不良、中風,用量不宜過大。對不同神經肌病,馬錢子的適宜劑量,對療效有重要意義。亦有報道,馬錢子治療運動神經元病有效,筆者在治療本病時發現,馬錢子容易引起并加重延髓麻痹癥狀,使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