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聲
本篇統計和分析了7-8月私募、公募及銀行理財的發行情況,對券商資管的集合產品更進一步的分析,從管理人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哪些同業在大力渠道代銷,也通過公開數據搜集了部分集合產品發行要素,供大家對同業產品的設計進行初步了解。濤哥也再次說明一下,文中原始數據來自包括wind、choice、基協、外部報告等,加工整理過程也不免錯誤或不全,大家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一、資管行業概況
(一)私募資管產品發行及存續情況
根據中基協統計,2023年6月私募資管共發行產品945只,發行規模460.9億元,環比增加8%,7月發行產品821只,發行規模518.63億,環比增加13%;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6-7月合計發行產品1094只,合計規模649.3億,占私募資管總規模的66%。
從產品類型統計,6月集合產品設立規模299.77億,占私募資管總規模的65.04%,7月集合產品設立規模380.24億,占私募資管總規模的73.32%,集合發行規模占比回到高位水平。
從投資類型看,6-7月新發產品中混合類規模占比較上半年有明顯提高,7月混合類產品發行規模194.46億,占比37.5%,發行回暖。
截止2023年7月,私募資管產品存續規模合計為13.43萬億,環比有所提升;其中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存量產品規模5.74萬億,較去年末下滑8.53%;存量資管產品中,固收類占比73.39%,混合類占比10.77%,權益類占比15.03%,衍生品類占比0.81%。
截至 2023 年 7 月底,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 599億元,較上月增長3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212億元;管理規模在500億以上的共有26家。券商私募資管平均規模呈下滑趨勢,中位數規模相對平穩。
(二)公募產品發行及存續情況
據wind統計,2023年7-8月共發行公募基金177只,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5.3%,發行份額1394.33億,較上年同期減少50.7%,公募基金發行熱情明顯降低。
截止2023年8月末,公募基金存續規模27.51萬億,較6月末增長0.51%,其中貨幣市場基金存量份額占比43.96%,債券型基金規模占比29.22%,混合型占比14.2%,權益型占比9.44%,權益類占比有所提升。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3年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與此同時,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規模達到27.69萬億元,首次超越了銀行理財的規模。濤哥認為,雖然公募總規模超越了理財子,但貨幣規模較大,又以銀行自營或理財資金為主,如果扣除貨幣基金,公募基金的規模僅有15萬億左右,真正凈值化產品還有很大的空間。
2023年7-8月共有341只基金上報,其中34只審批完畢,31只正在發行或已經結束發行。上報產品中指數型數量最多,占比35.2%,其次是債券型26.7%,混合型占比22.3%,股票型、QDII和FOF不足10%,而QDII基金中也有很多為跟蹤境外指數的產品,工具型指數產品今年持續受到歡迎。濤哥之前也多次提到,被動型產品將成為公募的半壁江山,公募基金需要重視,而其他資管機構、基金投顧等,以被動型產品為標的的投研能力也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基金創新動態:
2023年8月11日,中證指數公司正式發布了中證2000指數,指數發布當天,共10只中證2000ETF的申請材料被接收,產品已于8月26日獲批;8月25日,來自平安基金、招商基金、銀華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的4只中證2000指數增強ETF同步上報。小微市值風格的股票投資工具需求激增。
2023年8月25日,多只信息技術創新主題/應用創新產業ETF獲批,聚焦信創產業投資機會。其中,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和華寶基金申報的產品跟蹤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指數,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和國泰基金國證信息技術創新主題指數。
8月26日,三大類共20只浮動費率產品集中獲得批復,浮動費率的類型包括與規模掛鉤(3只)、與業績掛鉤(8只)和與持有時間掛鉤(9只)三類。
浮動費率公募基金情況
(三)銀行理財發行情況
據choice統計,2023年7-8月全市場共新發了5082款理財產品,12-24個月期限占比最高,達到31.88%,其次是6-12個月期限28.39%和24個月以上期限20.15%。我們可以看到,自去年四季度債市大回調,銀行理財大規模贖回形成負循環,很多理財子的規模還沒有回到高點,吸取經驗,理財子通過長周期來規避流動性風險。
7-8月理財子公司共新發理財產品3411只,其中開放式占比79.5%,封閉式占比20.5%;從投資類型來看,固收類產品發行數量占比97%,混合類1.32%,權益類和衍生品類均不足1%。發行理財產品數量最多的是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和光大理財。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7-8月理財子公司新發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總體較前期呈調降趨勢,短端和長端變化趨勢比較明顯,中期業績比較基準相對穩定。
二、券商集合產品發行情況
(一)發行備案概況
2023年7-8月,共有71家券商發行了543只集合產品,7/8月集合產品發行備案數量持續增長,8月數據創近3年新高。從產品類型來看,固收類占比82%,混合類占比12%,權益類占比3%,期貨及衍生品類占比3%,固收類產品發行數量增幅較大,其他類型保持相對穩定。
7-8月集合產品平均備案通過時間為7.65天,較上半年平均備案時間拉長了1-2天,有13只產品備案時間突破20天,除一只衍生品類外,其他都是固收類產品,最長的經歷了34天,每月產品備案趨勢如下圖示。
(二)管理人統計
按管理人來看,平均每家券商發行7.65只集合產品,發行數量在20只以上的有4家,分別是浙商、國信、國君、和華福證券;發行數量在10-20只之間的有17家,發行數量在2只及以下的有25家。
浙商證券本期發行數量增長非常明顯,2個月時間浙商布局了52只金惠添鑫周開集合產品,每天都有1-3只新產品成立,發行非常密集;國信和國君繼續維持較高的產品發行頻率,國信證券發行的固收類產品以12個月期限為主,部分產品線采取固收+場外衍生品結構設計,代銷機構包括營業部、螞蟻金服、工行、浙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國君產品發行多元,固收類包括封閉式和定開式,混合類以FOF為主,加快對指增產品的布局,權益類以戰略配售產品為主,服務上市公司,衍生品類產品也有同時布局。華福證券則主要是由興業銀行代銷持續發行的興福安泰系列產品,自今年5月后加快了發行節奏,每月發行數量在10只以上。
中信建投、首創、華寶、東證融匯、中信證券等今年一直保持較高的發行頻率,安信產品發行頻率較上半年有所提速,安信目前發行的產品中固收+場外衍生品設計較多,衍生品結構以看漲自動贖回期權為主,鯊魚鰭也有少量涉及,在建行、交行、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渠道發行。
2023年7-8月集合產品發行數量
管理人名稱 | 固定收益類 | 混合類 | 權益類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 | 總計 |
浙江浙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54 | 54 | |||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40 | 3 | 2 | 45 | |
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3 | 8 | 4 | 5 | 30 |
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6 | 26 | |||
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 | 15 | 3 | 1 | 19 | |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3 | 4 | 1 | 1 | 19 |
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8 | 18 | |||
世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5 | 2 | 17 | ||
華寶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4 | 1 | 15 | ||
安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3 | 1 | 14 | ||
東證融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1 | 3 | 14 | ||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 | 4 | 14 | ||
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3 | 13 | |||
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3 | 13 | |||
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2 | 12 | |||
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6 | 5 | 1 | 12 | |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 | 1 | 11 | ||
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 | 10 | |||
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7 | 3 | 10 | ||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 | 1 | 10 | ||
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 | 10 | |||
財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 | 9 | |||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5 | 1 | 1 | 1 | 8 |
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2 | 4 | 1 | 1 | 8 |
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7 | 7 | |||
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 | 5 | 2 | 7 | ||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 | 3 | 1 | 7 | |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 | 7 | |||
國金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5 | 1 | 6 | ||
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4 | 1 | 1 | 6 | |
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 | 2 | 5 | ||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 | 2 | 5 | ||
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4 | 4 | |||
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4 | 4 | |||
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4 | 4 | |||
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3 | 1 | 4 | ||
上海甬興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4 | 4 | |||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2 | 1 | 1 | 4 | |
中航證券有限公司 | 4 | 4 | |||
川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3 | 3 | |||
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 | 3 | |||
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2 | 3 | ||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2 | 1 | 3 | ||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2 | 1 | 3 | ||
長江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2 | 1 | 3 |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2 | 1 | 3 | ||
渤海匯金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2 | 2 | |||
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 | 1 | 2 | ||
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2 | 2 | |||
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 | 1 | 2 | ||
九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2 | 2 | |||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2 | 2 | |||
聯儲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 | 2 | |||
萬聯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 | 2 | 2 | |||
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 | 1 | |||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國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 | 1 | |||
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江海證券有限公司 | 1 | 1 | |||
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 | 1 | |||
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湘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 | 1 | |||
銀河金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1 | 1 | |||
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 | 1 | |||
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 | 1 | |||
合計 | 444 | 65 | 18 | 16 | 543 |
(三)托管人統計
2023年7-8月發行的集合產品有32家托管機構進行托管,托管產品數量在50只以上的有2家,數量在20-50只之間的有6家,托管產品數量不足10只的有17家 ;從數量上看依然是興業銀行托管產品最多,占了產品發行總數的24.6%,浙商銀行、工行分列二、三位,CR3占比為48.3%,頭部集中度較上半年進一步提高。
(四)產品發行規模及費率情況統計
本節通過統計披露數據的部分產品發行規模、費率、業績基準等數據,以綜合反映集合產品尤其是固收類產品的市場發行情況,為產品發行和基準設定提供參考。在可統計的信息中,成立規模在2億以上的僅5只,分別是有工行、興業銀行、徽商銀行和郵儲銀行代銷,規模1億以上共23只,以銀行代銷居多,包括建行、郵儲、交行、工行、浙商銀行等。從表中可看出,銀行銷售能力更強,產品銷售規模和業績基準并無直接相關性,大行對產品業績基準水平可能要求更低,更關注投資策略穩健性和達到基準的可能。
部分集合產品發行要素
(五)特色產品情況
1、目標盈
近期安信發行一款目標盈產品——安信資管目標盈1號集合計劃,產品為混合類,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場內衍生品、公募基金等,風險收益特征為R4,管理費1%,該產品封閉12個月后每3個月開放一次退出,期間不開放參與從第4個月期每月設置一個提前終止觀察日,若觀察日產品達到收益目標可提前終止,產品的止盈目標設置為年化8%,業績報酬為基準8%以上提30%,另外該產品設置了止損線0.7元。從產品的開放期和止盈方案設計來看,比較類似自動贖回的期權設計,可能是通過場內股票、衍生品和ETF等方式實現凈值化雪球結構。
雖然安信目標盈看上去更接近凈值化雪球設計,但以目標盈概念推出,也說明這類策略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目標盈產品之前多出現在基金投顧方案中,例如中金財富公募50目標盈、匯添富“添富目標盈”等,從去年開始,很多銀行理財逐步推出目標盈主題產品。
據華寶證券研究所2022 年 7 月 5 日,光大理財的“陽光金 18M 豐利增強目標盈 1 期”成立,這是光大理財“目標盈”系列的首只產品,也是行業首只目標盈理財產品,該產品是風險等級為 R3 的“固收 +”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4.00%-4.20%,以“陽光金 18M 豐利增強目標盈 1 期”為例,該產品設置了13個月的最低運作期,期間不進行觀察,在13個月后進入止盈觀察期,逐日觀察產品凈值情況,若產品凈值達到1.063元,則產品提前終止,若未達到則到期終止,最長運作周期為 18 個月。
平安理財在 2022 年 11 月 9 日推出“鑫享指增目標盈穩健 1 年封閉 1 期”,在固收 + 產品中融入指數增強策略,設置 5% 的止盈目標年化收益率。
招銀理財推出招睿目標盈系列產品,產品類型包括封閉式增強固收型、固收+指增策略等,業績累積期為6個月,6個月后進入止盈觀察期,若達到止盈目標,在3個交易日內提前終止產品,理財產品的止盈目標多為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區間均值或最高值。
除上述產品外,平安理財、民生理財也有發行目標盈策略理財產品,據華寶證券研究所統計,截止23年6月,共存續22只“目標盈”策略理財產品,其中21只為固定收益類產品,1只為混合類產品。從結構設計和止盈理念來看,固收+和偏權益類產品更適合采取止盈策略;而類似自動贖回場外期權結構的產品設計也是天然的含有止盈策略,財通資管發行的財嘉系列產品中也有提到止盈價的概念。
?
2、FOF產品
2023年7-8月有19家券商共發行33只FOF結構集合產品,環比略有下降;從管理人看,國君發行了7只,其中4只為指增型,2只中性策略,1只平衡多策略,華泰、申萬、中信建投各發行3只,其他券商在2只以下。從產品類型看,有20只為混合類,6只固收類,4只權益類,,3只期貨及衍生品類。
值得關注的是中信證券近期也加大了FOF產品布局節奏,同時在售多款中信信盈系列產品,包括積極、平衡、穩健策略,每種策略又根據開放期不同分為季初和季末。
覺得不錯,關注濤哥,分享收藏在看點贊,順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