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在全體教師寒假學習班上,中心校邀請軹城實驗中學教學副校長史佩俠為大家做了一場報告,題目是《在危機中向內求,于變局中開新局》,講述軹城實中這幾年是如何突破困難,走向輝煌的。
也許年齡漸大不愿學習的緣故,這些年很少能靜下心來去認真聆聽各類報告和培訓,但這次我很認真地在聽著、記著、思考著。真的如史校長所言,她講的都是平時實打實的工作,沒有任何故弄玄虛的高深理論,把所有“家底”都拿了出來。也正是這些實打實的工作,讓我明白軹城教育的優秀絕不是偶然,也沒有訣竅,有的只是全體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有領導的務實作風,更是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的主動、拼博。
史校長在講家訪時,課件上顯示的標題是“大家訪”,我挺奇怪,家訪就家訪吧,為何加個“大”字呢?是不小心輸入有誤,還是有著特殊含義呢?也許是因為受家訪的學生數量多,也許是參加家訪的老師多,也許都存在吧。但有一點必須說一下,每次家訪,除了班主任外,陪同的都有一名學校領導和一名課任教師,從課件上的照片也可以看到。有些慚愧,從教快三十年了,家訪的次數雖不是屈指可數,但也極少?,F在不在學校,但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是自己份內事,對各校的家訪雖也提出了要求,可未過問,也不清楚是否落實到位,失職了。
前幾天看《朱永新談讀書》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學科閱讀”。當時我還想,學校對師生的閱讀大多數都已經重視起來,能夠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推動讀書的深入,但是對于學科閱讀可就冷清多了,即使個別教師想進行相關的學科閱讀,卻發現不知該選擇什么樣的書去讀,甚至無書可讀。沒想到,這個事情已在軹城實中得以實施,而且做了那么多,效果那么好,真是佩服呀。史校長重點講述了在暑假期間開展學科閱讀的做法,不知道平時在校期間是如何開展的。
既然提到了“學科閱讀”,我也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就我個人理解,在推廣學科閱讀的過程中,至少在兩個方面存在較大的阻力,需要解決。第一是教師指導,在中小學教師中,除了語文老師必須研究閱讀以外,其他學科的老師,尤其是數理化、體美等學科,許多老師都沒有熱愛讀書的基礎,很難指導學生進行學科閱讀。第二是學科教學和閱讀的平衡,中小學的課時安排上,小學科每周課時普遍較少,在保證課時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滿足在課堂上進行學科閱讀,加上學業成績的要求,導致學科教學與學科閱讀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今天聽到史校長在學校開展學科閱讀,我是真心佩服??!
也許與自己的經歷有關,有兩處細節讓我難忘。一是課件中有一活動照片,背后墻上有一行字,盡管模糊不清,但我還是能夠準確辯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另一是史校長列出的書單里有一本書——《構筑理想課堂》(干國祥著)。都和“新教育實驗”有關,前者是新教育實驗的最終目的,后者為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之一。我不知道軹城實驗中學是否仍在進行新教育實孩,但我知道新教育之夢早已離我而去。
史校長介紹的好做法很多,比如青藍工程、學歷案、一日蹲班、主題教研和考后分析六會等等,無不閃爍著管理者的智慧和老師們的付出,所有這些最終變為耀眼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