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康胃腸病醫院就診信息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日 ?7:30-16:30
就診前需保持空腹!預約電話:131 0416 3829
胃鏡檢查是診斷上消化道疾病主要的方法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胃鏡已被很多地方納入健康體檢的項目。許多人拿到胃鏡報告以后,看不懂哪些專業詞匯,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那么怎么看胃鏡報告呢?常見的診斷名詞又有什么意義呢?
怎樣看胃鏡報告
胃鏡報告一般有三部分,即內鏡圖片、診斷描述和診斷結果。
病理報告也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收到的組織標本位置和數量,表明胃鏡檢查過程中取了患者哪部分的組織、取了幾塊。
第二部分為病理醫生對顯微鏡下組織細胞形態、分布的描述,比如粘膜層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伴或不伴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
第三部分為病理診斷,如萎縮性胃炎、胃腺癌、食管鱗癌等。
胃鏡報告只是醫生基于內鏡看到的一些表現,并不是確定診斷。臨床診斷還有賴于醫生結合病理報告和臨床癥狀等情況,綜合做出判斷。通常情況下,病理報告會晚于胃鏡報告出來,但與胃鏡報告相輔相成,所以看胃鏡報告也要結合病理報告一起看。
常見的診斷名詞以及臨床意義
1、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炎癥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內鏡下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分為?A、B、C、D 四型。病理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治療的目的是減輕反流及減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蝕。
2、巴瑞特(Barrett)食管:可為先天性,但常繼發于胃食管反流,其病理特點是正常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巴瑞特食管多與反流性食管炎相關,并有發生腺癌的可能。防治巴瑞特食管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治療胃食管反流,并且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3、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內臟器(主要是胃)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致的疾病??煞譃樗姆N類型,即滑動型食管裂孔疝、食管旁疝、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原因,對于反流性食管炎內科治療效果不好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4、非萎縮性胃炎:過去稱淺表性胃炎,這種表述說明胃部黏膜淺層有炎癥細胞浸潤、而深層腺體正常。而根據炎癥細胞的浸潤程度,又可分為:輕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動等類型。如果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就基本等同于正常,可以不用治療。
5、糜爛性胃炎或者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糜爛是胃黏膜受到有害因素刺激而引起的淺表層細胞損傷,病變局限于胃黏膜,是不穿透黏膜肌層的淺潰瘍,通常愈合后不會留下瘢痕。多數糜爛都是急性的,去掉病因后可自行恢復。
6、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常伴有腸腺上皮的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內鏡下根據胃黏膜萎縮的面積,分為六級,從輕到重依次為:C1、C2、C3、O1、O2、O3。病理上把萎縮性胃炎分為輕、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胃癌的癌前疾病,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因此需要積極治療與定期復查胃鏡。
7、膽汁反流性胃炎:又稱堿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膽汁的十二指腸內容物異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癥。內鏡下可觀察到胃腔內多量淺黃至黃綠色潴留液,或胃壁上附較多含膽汁的黏液,胃黏膜彌漫性紅色改變,黏膜皺襞水腫,或伴有糜爛、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主要是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反流,胃黏膜保護,促進胃黏膜的修復。
8、胃黏膜脫垂:是因為松弛的胃黏膜逆行落入食管、幽門管等區域引發的疾病。胃鏡檢查時可見胃竇黏膜正?;虺庶c狀充血、水腫,當胃竇收縮時,黏膜皺襞非常明顯,可形成菊花狀,掩蓋幽門口,也可見到脫入十二指腸的皺襞經幽門管向胃腔內反涌過來。如果檢查發現有胃黏膜脫垂,癥狀不明顯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癥狀嚴重時可嘗試胃鏡下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9、胃黃色瘤:又稱為胃黃斑瘤,脂質島,是胃黏膜局部脂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瘤樣病變,是一種假性的腫瘤。雖然黃色瘤是一種良性病變,但也是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因此應該早期進行處理。胃黃色瘤的首選治療方法是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徹底去除胃黃色瘤的腫塊病變,能預防復發。
10、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根據胃鏡下的表現分為:活動期(A期)、愈合期(H期)、瘢痕期(S期)。潰瘍的病理特點是黏膜出現潰爛、糜爛或者缺失,且潰瘍深度可以達到黏膜肌肉層。值得注意的是有時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難以區分,因此胃潰瘍治療后需要及時復查胃鏡。
11、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狀組織。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息肉。
增生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為最常見的息肉,約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并非真正的腫瘤。腺瘤性息肉又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該息肉癌變率高達30%~58.3%,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錯構瘤息肉系正常身體組織異常聚積引起的瘤樣增生,類似于腫瘤的一種畸形發育腫物。
對于比較小的息肉,特別是多發性增生性息肉,可以暫不治療,但需要定期復查胃鏡,觀察息肉有無增大和惡變,一般需要每年檢查一次胃鏡,對于較大的息肉應及時內鏡下切除。
12、胃隆起性病變:胃局部隆起病變是一種胃鏡下的描述,可能是胃息肉、胃間質瘤、異位胰腺、胃癌導致,也可能是腹腔內的臟器病變壓迫引起。對于胃局部隆起的病變可進一步做超聲內鏡檢查、腹部的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后再進行對癥治療。
13、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腸化生”,是指胃黏膜膜表面出現了類似于小腸或大腸的上皮。根據腸化的范圍,可分為不完全性腸化生和完全性腸化生,根據化生黏膜的形態和性質,可分為小腸化生和大腸化生。不完全腸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腸化生可能與胃癌有密切關系,病理報告有腸上皮化生時,一定要定期復查胃鏡。
14、不典型增生:也稱異型增生,目前多稱為上皮內瘤變。是指細胞異常生長和增多,包括細胞大小、形態、排列異常,黏液分泌減少,細胞核、細胞漿比例減少等。根據異常增生的范圍可分為輕、中、重三級,輕、中度不典型增生又叫做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則屬于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對這一結果要給予高度重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就是早期胃癌。需要結合臨床癥狀,由醫生綜合判斷,并密切觀察、合理治療。
15、癌癥:胃鏡是診斷食管癌、賁門癌和胃癌主要的方法,通過病理活組織檢查還可以明確癌癥的類型比如鱗癌、腺癌、印戒細胞癌等,以及分化程度如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癌。通過胃鏡的精查還能發現早期癌,對于早期癌可以在內鏡下黏膜切除,如果是中晚期癌,就需要手術以及放療、化療綜合治療。
做胃腸檢查,首選錦州錦康胃腸病醫院。醫院為保障質量及治療效果,堅持專業醫師親自坐診,親自治療。同時為杜絕醫、患交流不夠透徹,實行每位醫生每日定量接診病人,與病人交流10至15分鐘制,使醫生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癥狀、訴求、病史、家族史,大幅度提高胃腸診療質量。書記熱線:13104163829讓每一位胃腸病患者得到全面、優質的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