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命的價值在于生存基礎上的美好生活。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可富足而抒,亦可拘厄而作(65分)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彼抉R遷遭受宮刑后寫下的《報任安書》與他的境遇始終是對主張“價值基于美好生活”論者最有力的批駁,無數古今先賢在絕境之際成就了人類文化史上耀眼閃爍的群星。顯而易見,單一片面地將得以生存、甚至美好生活定義為生命價值實現的基礎是盲目而蒙眛的。
誠然,充足、富裕的生活環境更適宜成為價值孕育的溫床。在生活沒有保障、生存需要極為強烈的原始社會,生命價值這一命題汩沒于人們對食物的追求中,從未被提及,而當生存需要被滿足、社會分工出現后藝術人文得以誕生,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與孔丘、老聃思想的價值矗立于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之林。
但因此便否定貧乏、極端環境下人類價值迸發閃耀的可能性委實令人心寒,這是對在苦難中掙扎、在悲痛后振作的英雄們的忽略與否定。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汲汲求生卻能在經歷人格的被否定、被侮辱和家人的相繼離世后創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鼓勵其他受苦難者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獄中溫柔寫下《獄中書簡》表達對世界愛意的德國共產革命領袖“嗜血的羅莎”盧森堡;在“千夫指”中堅持真理、毅然赴死的蘇格拉底;一人孤軍奮戰敘述了人類完整宏大歷史、寫下《我們的奮斗》筆誅希特勒的龐龍……他們是人類文化中閃耀的的群星、是人類價值潛力在逆境中被激發的代表。
如此,局限于“價值基于美好生活”的觀點是否存在抹去人類輝煌瞬間之嫌?
正因為這些或是擁有美好生活、或是遭遇非人經歷的平凡人類不平凡的意志或創造力,人類精神文化的瑰寶才得以一縷縷、一寸寸地生成和延續??v觀四海、橫覽八荒,生命價值的光輝在蕓蕓眾生中每一位平凡人身上奪目著。
“雷鋒精神永存”、“周總理永遠在人民心中”、魯迅和他所說的“有些人死了但他卻活著”一樣深深烙印在我們心間。生命的價值不僅不受“美好生活”這一物質條件的禁錮,它甚至超脫了生命的存在?!八蓝煌稣邏邸?,老子如是說。
在世界祛魅、信仰淡化的當今社會,工具理性將人類從整個宇宙秩序中抽離,追尋生命價值、參與“諸神之爭”成為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命題,而此時,古今中外先賢的生命價值或許又到了進一步被發掘的時候,在迷茫、失去方向之時我們可以詢問他們的心聲。
本word有償出售,需要2023年高三語文二模作文范文完整版(共90篇)可添加微信